那場會議上,馬云明確了阿里巴巴的發展方向,生存80年,服務中小企業,走國際化并與美國硅谷競爭。并說出了那句名言,"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。"
另一方面,馬云也建立了可能是中國最早的"996"制度。在這場會議上,馬云明確要求公司不能"朝九晚五",要有奮斗精神。"只有付出慘痛的代價,我們才能走向成功。"
于是,18個沒有背景,沒有家底,沒有學歷的"三無"人士,開啟了阿里巴巴的資本故事。
500元——馬云最初給蔡崇信開的月薪
創業沒多久,一個叫蔡崇信的人找到了馬云。
蔡崇信出生于臺灣,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后,在一家全球知名投資公司工作,當時的年薪70萬美元。
和馬云談了一次話之后,在兩人共游西湖時,蔡崇信突然提出:我要加入阿里巴巴。一向從容的馬云被嚇了一大跳,整個人差點掉進湖里:"什么?可我只能出得起500塊錢一個月。"
這句話說完發生了兩件事。蔡崇信加盟了阿里巴巴,阿里巴巴連500塊的工資都要付不起了。
加盟阿里后,蔡崇信為阿里找來了多個投資人紓解公司的困境。其一是高盛,500萬元的投資,在5年后實現了退出,獲得了7倍的收益。
還有一位投資人,因為名氣不大,一開始甚至都沒有得到阿里方面的重視。而這個小個子的日本男人在聽了馬云講了6分鐘的ppt后,就打斷了馬云。"可以了,我要投資。"
這個人就是軟銀的孫正義。軟銀投資3000萬元,占股30%。直到今天,軟銀依然擁有29.11%的股份。最新數據顯示,阿里巴巴市值已經超過4600億美元。
另外,那個拿500元工資的蔡崇信如今成為了加拿大全國第二大富翁。
1個接班人——比風清揚武功還高的逍遙子
2007年,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。這次上市直接讓1000多名阿里員工成為百萬富翁。當年的"18羅漢"更是人均身價過億。
然而,上市后的第二個月,馬云宣布,4位高管從2008年起調離崗位,出國進修。
這四個人是誰呢?一個是中國黃頁的"001號員工"李琪,一個是同樣從中國黃頁開始追隨馬云的淘寶總裁孫彤宇,另兩位都是在阿里巴巴創業第二年加入的時任阿里CTO吳炯、資深副總裁的李旭暉。
對此,馬云給出的解釋是"第一,他們太累了,該休息一下了;第二,公司需要全世界最優秀的管理團隊,派出去學習,是提升自己,為了實現由中國人創辦的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這一遠景;第三,也許三四年,他們學成歸來后又會充滿力量、激情回來,成為我們的接班人,發揮更大作用。"